飄萍一隻筆,胜扺十萬軍;

邵飄萍死後80年的今天,總會有許多“邵飄萍”陸續出現,

“飄萍之筆”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依然喋喋不休


Sunday, October 26, 2008

走出去,留下來,兩者皆無奈!

/鄭梅嬌


《霚鎖南洋》是我小時候,對新加坡電視台印象最深的第一部重頭劇。裡面的男主角黃文永是我們馬來西亞人,這也是我小時候一直引以為傲的事。

最近,他成為了新加坡人。何以在新加坡演戲演了那麼久,生活了那麼久,卻要等到27年之後,才成了新加坡人?他的答覆引人心痛又感慨。

心痛的是一批批人才的外流,後來成為新加坡人;感慨的是許多本地人才的心情,何嘗不是如此?

黃文永放不下對出生地的感情,還有對父母與家鄉的眷戀,使他與新加坡身份多次擦身而過。飄飄蕩蕩,當年的浪漫小生歷盡歲月磨練,53歲的他終於做了抉擇,選新加坡。

他說自己較“迂腐”總是放不下;其實這不能說是迂腐,而是人的心本來就會對原生地有著與生俱來的執著,要切割談何容易?

黃文永的心情,是許多越堤而去,到新加坡打工的上班族的心情寫照。他們有工程師、電腦專才、媒體工作者、廣告創意人才,有教授、教職人員,有專業人士。當然有更多技術人員和工人。

他們心中的不安定感、不確定感,雖然我們無法體會,但是我們卻可以想像;當他們學成,想要獻貢他們的才華給社會,想要利用他們的專長賺取人生的財富時,卻發現在新加坡找到了他們的舞台,並與四面八方的過江猛龍競爭,並從競爭中不斷進步。

他們一早睜開眼睛,就往新加坡的長堤湧去,回到家已是夕陽夕下,何嘗不是黃文永口中的“一家兩國”?還有壅塞的漫長車龍,通勤足以成為另一種“加班”。

可另一方面,人離鄉賤,尤其金融風暴之際,人人隨時被劃在線外,成為被淘汰的一群,分分鐘失去工作;近來,停在新山附近一帶公寓的電單車少了,仔細觀察,其實,無論在新山市區出現的電單車,或一大清早趕著到長堤彼岸工作的電單車,也都少了,往日衣食住行總是威風不己的這些上班族,頓時像被狂風掃過一樣,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飛揚。

那條通往長堤彼岸的路,到底能走多久?到底人家還要不要跟你續約?回來還能適應嗎?祖國還有沒有你的那一杯羹?這也是年齡層在三四十年歲在新加坡工作的國人的優慮。

可留下來的人就好嗎?看是不見得!

通貨膨脹已不在話下,錢不夠用是當務之急,老闆不減薪已經很感激,如果沒加薪也不稀奇,一旦有加薪簡直像中六合彩,感激莫名。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是,學有專精的人留在這里,可能樣樣不習慣,事事不順眼,總會覺得這個“舞台”好像少了很多“東西”,沒有好的隊伍,沒有專業設備,甚至可能根本沒有你這種專業技術的職位來迎接你的到來,只好退而求其次。

再說,新山,噢,對不起,總部不在這里,總部在吉隆坡,所以,升官發財,沒有你的份,除非你離鄉別井拋妻別子,千里迢迢到吉隆坡,與那里的同事競爭,與全國的菁英角力。

你不想去新加坡擠長堤,做個人離鄉賤的打工族,又不想離鄉別井拋妻別子,丟不下爸爸媽媽,還有跟你很要好的三叔公二嬸婆之類的親人不管,獨個兒到吉隆坡去發展,就只好留下來。

留下來,甘心也倒好,不甘心,人就很容易發神經,因為人的內心就會與外在環境產生很大的衝突,最後就會變得很不快樂,但要怎麼辦呢,就只好天天哀哀怨怨的過日子,再不然就做個活死人,混到退休的那一天。

走出去的國人好嗎?他們的不安定感,左右為難;留下來的國人好嗎?他們的矛盾苦悶,又有誰知?

這個內心的戰場,不會有止息的一天,除非人們找到自己心靈的空間,往自己的內心求助,每天好好安慰自己;或是,等到我們地方的發展能與別人並駕齊驅;不過,依目前來看,國人還是天天好好安慰自己吧,看會實際一點!




********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誰將讓歷史懷念

又是到了人事更新的陣痛季節,有些期望,有種惆悵,還有些不安,夾著迷惘,複雜的心情等待著風雨過後更好的改變和未來。

首相阿都拉宣布不尋求黨職,想必接下來巫統還必須經過一場混戰,而我們尋常百姓只想看到明天,只希望得救。

都道是: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有首歌唱道:“往事重提是折磨”,這正是我想說的。我們的當務之急遠胜歷史怎樣看待政壇風雲人物;我們的當務之急是:一個開創新局的領袖將會是誰?誰能帶領人民克服目前的難關?

政壇的陣痛之後,我們是否能獲得“補償”?一如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所言:“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總會由進步來補償。”但願,溫家寶的這定律“顯靈”,一切政壇風暴、經濟恐慌之後,大馬子民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不過,這樣的願望,似乎許得早了點;從大選到各黨黨選,我們已經走過漫長黑暗的旅程,而且還會繼續走下去……至少還到走到明年3月,我們會得到生的機會,抑或會繼續沉淪?這個老問題總會油然而生。

隨著巫統黨選的腳步,誰又要攻什麼黨職?誰又已經確定要或不要打?諸如此類的政治喊話此起彼落,喊得教人耳鳴;誰又將有什麼去向?誰又要“打”誰?誰又要靠誰?傳說中的人選就像模特兒一個個站出來,看也看的人目眩。

原來,人事更迭才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在這政治混戰的時刻,誰能誠實的把獲得的權力用來保護人民;誰能勇於負責、清廉潔身而不求特權;誰能帶領人民走出困境;誰能發動各族人民目標一致,堅強為國家而力爭上游;誰能讓人民看到清清楚楚的未來;這樣人,將讓我們記住,也讓歷史懷念。

-----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想一刀捅死她

"想拿刀捅死她",此話真是怒氣沖天。這是香港媒體引述靚靚當年接受電台的講話。 日前有一則關於佘詩曼的緋聞,此話又被重提。

香港媒體一向有煽風點火之嫌。這也是司空慣的事。 這娛樂新聞內容說:香港周刊指佘詩曼從入行以來,便喜歡搶別人的男友和老公,......當年她差點就拆散了張智霖和袁詠儀,以致袁詠儀放話"要拿刀捅死她"!

大家看娛樂看得津津有味,因為這則新聞口味很重,口味重,就越合讀者的胃口。

當然,大家因為當娛樂新聞來看,並沒有太認真。太認真就太傻了。

煽風點火的新聞,有時就像電影或是文字作品,可以讓人發洩平日難以渲洩的怒氣,找到心靈的憩息地。

它並不是完全沒有功能的,它娛樂大家,讓大家開心,還有"謀殺"多出來的時間,就是它最大的社會功能了。

不過,把煽風點火的娛樂新聞,跟電影或是文字作品比較,似乎又污辱了電影或是文字工作者。

像這則佘詩曼奪周麗淇男友鄭嘉穎的緋聞,娛樂報章的"判詞",可以令男友被搶過的女士內心跟著一起罵狐狸精。

女人都恨狐狸精(除非自己就是那隻狐狸精),但是又不能"一刀捅死"狐狸精,只好用語言與文字去修理她,去淹沒她。

只是,回到現實生活,而現實生活里:法律告訴你,殺人是要負刑事罪的!所以,痛快一輪之後,又怎樣?

不滿意的人會說:切!根本沒營養。

滿意的人會說:至少曾經"痛快"一下!

有人喜歡,有人不屑。 但管它的,只要有賣點。不僅畫蛇添足,還極盡鬧事之能。

於是,香港的娛樂新聞工作者不辭勞苦的再加一筆:"靚靚跟記者說:我沒什麼好怕的,孩子都生了',記者提醒她:'馬德鍾也是孩子都有了,一樣被勾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