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萍一隻筆,胜扺十萬軍;

邵飄萍死後80年的今天,總會有許多“邵飄萍”陸續出現,

“飄萍之筆”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依然喋喋不休


Monday, December 25, 2006

災民受苦了

“我的阿姨被困在屋子里面的最高處,而洪水已快淹到屋頂了……”、“快救救我的朋友,他們現在困在災區,而且他們很餓很餓……”焦急的救助電話此起彼落,他們的至親困在重災區,危在旦夕,飢寒交迫。

有著好山好水好百姓的柔州,一個雨季變生肘腋,百姓困在車龍中火冒三丈,或在水中焦急等待救援。即使政府、政黨與民間組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資,全力救災,但是還是解決不了受災群眾的衣、食、住,救助和投訴的電話仍然在報館響起。

教人憂心的是,水魔張牙舞爪的肆虐之下,困在重災區的老邁者、年幼者,他們要如何逃出災區?在外的親人早焦急不已卻無計可施,而行動室的求助電話卻一直留音和轉接,眼看水位上升、水淹、泛濫、沒頂,疏散中心數目不斷增加,疏散的人數節節上升,爭執事件也在災難時刻點燃火線。

居民申訴致電有關部門求助卻被罵;有者向有關部門報告大水管爆裂,水資源嚴重浪費,官員卻不理;可以隨時提供災情的單位,“行不通”;此時,車龍里爭先恐後的車輛在按喇叭抗議。好山好水變成窮山惡水,好百姓卻變成怒氣沖沖的刁民,連致電到報館投訴也氣得惡言相向。我們理解,災民真的受苦了,否則他們不會如此情緒失控。

災後延生的後遺症也隨著水退之後,接二連三浮出檯面,水管裂水柱衝天、品質拙劣的道路雨後變成“豆腐街”,通訊中斷、路斷、橋斷、停電、停水、土崩、車禍、趁“水”打劫的謠言四起等接踵而至。更直得關注的是,災民被水勢破壞的細軟和家具丟棄無門,只好倒在河里或是堆在路邊,造成社區的另一種“災難”。

誠如柔州務大臣阿都干尼所言,這場水災是百年罕見的水災,它與今年發生的巴西古當油庫大爆炸案一樣,連消拯總局的大隊長也大嘆,這是他沒有見過的大事件。我國不是地震區,也很少天災,大家活在一個好山好水的環境里太久,政府機構與老百姓太缺乏“料災從嚴”的態度,當罕見的大災難發生,我們往往只有“挨打”的份。
----

Wednesday, December 13, 2006

南馬新聞教育從零走向一

新山南方學院開辦了新聞與傳播系,對國內新聞界是一件好事,對新山傳播教育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一個從零到一,且等待已久的開始。它不僅讓更多學子接受傳播教育,更重要的是,期許它對於提升南馬傳播生態,以及普羅大眾的新聞素養,能起一些良好的化學作用。

十年前,筆者從國外大學傳播教育畢業,成為社會新鮮人,成為新聞界的新丁,當時帶回了很多傳播人的專業理念,可惜很多同業都認為不實際,還會奉勸一句:"我們是不會有專業的。"十年後,這句忠告說服了我!

的確,事實就是如此:地方上的新聞環境並不專業,有許多沒有傳播理念的工作伙伴,沒有專業的工作環境,沒有專業待遇與在職培訓。當全球新聞界的步伐已打完第二世界大戰時,我們還在爭執一個可笑的問題:我們需不需要專業?

當然,也有新聞從業員認為:談專業?幾十年以後再說吧!無論如何,走向專業很難,但邁向專業還是必須努力的方向。邁向專業除了新聞界的努力,也必須有學術界忠懇的建議與議題討論,給實務界提供調整的方向。


中國演員周杰曾經說過一句重話:"香港很多記者都是狗屎。"他在接受新加坡傳媒的採訪時,隔岸開火,嚴批香港娛樂記者,語出驚人,毫不留情,大罵他們很多只是中學程度的追星族。

周杰是否太過言重,或是情緒失控?這些記者是否只是中學程度的追星一族?我並不關心。但一句重話背後,卻值得身為一個傳播人做出省思。在本地的傳播界,許多中學教育程度的記者,新聞工作能力遠勝於大學生,評估一個記者的能力,教育程度雖是因素之一,但不應該是唯一的因素,而是取決於該名記者的職業品格。

傳播教育就塑造未來新聞從業員的職業品格,也是守護當代新聞從業員職業品格的地方,實務界需要學術界的同行,才能提升社會整體的新聞自省能力與職業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包括了讀者判讀新聞能力的提升。

許多的讀者普遍上還是相當被動與照單全收的,他們對於一個新聞從業員的要求也相當讓人哭笑不得;例如:他們家的玲瓏雞不見了,要求記者幫忙找。有者聲稱治安不靖,叫記者去巡邏。更甚者,以為記者是垃圾工人或肅毒人員的化身。他們卻完全無知於一個新聞從業員協調社會的角色與監督社會的天職。

因此,普羅大眾的傳媒教育更必須要提升,這樣媒體才能發揮它最好的功能。此時,誰能引領普羅大眾去重新省視媒體的角色呢?就必須靠學術界對當代傳媒問題的熱烈討論了。我們期許南院的新聞與傳播系能在改善地方的新聞與傳播生態上帶來一些新氣象。

----

Tuesday, December 12, 2006

媽媽的偶像 鄉音的追尋

這一天,我帶著媽媽追尋“小生”陳楚蕙的芳蹤,她不是我的偶像,而是我媽的偶像;直到現在,我媽媽仍是她忠實的戲迷。衝著陳楚蕙,我跟媽媽從中午追到晚上,她的熱力,就像年輕人追求周杰倫一樣。

陳楚蕙與姚璇秋,兩位是潮戲界的兩大代表人物;姚璇秋於今年5月份到新山同奉善堂演出時,台下已屆中年的媽媽,帶著她那老邁的媽媽來聆聽潮曲;年邁的老媽媽說:“活到今天,沒想到能再次親眼目睹姚璇秋的演出,我也算瞑目了……。”

聽起來,好像蠻嚴重的,但是再想深一層,誰又能真正體會老人家的心事呢?他們的心事,往往在我們忙碌的生活中,被遺忘了。再者,那字正腔純的潮語,那晶瑩繚繞的鄉音,還能吸引到多少顆年輕的心?又有多少文化積累而成的傳統鄉音,在歲月的流逝中消音,轉成卡拉ok式的繁華?

《蘇六娘》、《梅亭雪》、《辭郎洲》,跨越半世紀,偶像與粉絲靠著這鄉音在聯繫;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們的夢想藉著鄉團會館的牽引實現了,整整的五十多年,他們相約在台上台下見面,不曾失約,沒有說話,只藉鄉音。

今天,偶像老了,粉絲也老了,不老的是讓他們交會的傳統藝術精華。當歲月繼續向前,總有一天,這種傳統鄉音將是我們再也難尋的天籟。

聶阿茲何止一個........在我們的身旁處處都充斥著可惡的聶阿茲.......

聶阿茲何止一個

近來大家都在反駁丹州務大臣聶阿茲的謬論,其實我們生活中何止一個“聶阿茲”,在我們的身邊充斥太多的“聶阿茲”;這些“聶阿茲”自以為是我們生活中的“風紀股長”,或者是“衛生部長”,對女性的穿著與品行作出胡亂的假想與聯想,然後指指點點,道貌岸然。

謬論其實並不可怕,一派胡言很容易就會被推翻,可怕的是:他們的謬論形成了一股對女性充滿誤解與歧視的“次文化”,在我們四周張牙舞爪,不僅是死硬派的保守男性會如此,連女性自身也會對同類做出同樣的歧視與傷害。

冷不防,妳在醫院生小孩,護士會罵你“姣”;妳要防,裙子長過膝蓋被偷拍,還要給人說“暴露”,活該!多年前,南馬峇株一名女學生自殺,因為一名女老師說她裙子太短又太愛美,處處找她的碴,逼使她最終受不了而自殺。

如果你穿短裙,“聶阿茲”會責問妳:“妳到底想勾引誰?”;“聶阿茲”會揶揄妳像個夜總會小姐,只因為妳穿吊帶衣。這些“風紀股長”,這些“衛生部長”,不只是在議會里,而是在學校里、在醫院里,在路上,在辦公室,在政府部門,到處都是,隨時隨地向女性追討莫名其妙的“道德”與“善良風氣”。

可憐的是,這種荒謬的“聶阿茲”思維,還殘害我們的下一代;六七年前,一名16歲女生被人強暴,她被救出之後第一句話是:“對不起,對不起,是我的錯!”

她何錯之有?她是被害者,反倒變成施暴者般要向社會賠罪。世上豈有此種道理?可是“聶阿茲”思維卻足以撥“正”反“亂”。

“女性穿著瑞庄是好的,因為這樣能有助減少道德淪亡或社會問題”,“聶阿茲”式思維作的怪,像上述令人噴飯的“經典”連連,毫不科學,也沒有邏輯可言,可是許多人都會不自覺去擁抱這種不科學又沒邏輯的思維去判斷身邊的人。

既然“聶阿茲”不可為,我們要做的是,拒絕成為“聶阿茲”,也拒絕身邊的“聶阿茲”,對別人的選擇心懷包容與欣賞;若看不順眼,大不了“轉台”別看,就如此簡單,何必要浪費“卡路里”,去傷害別人呢?這樣世界不是更美好了嗎?

Sunday, December 10, 2006

梅嬌得獎小說------庄玉霖徵文賽公開組第二名

如何對妳說?

兩邊的風景就像人生一樣,在軌跡上,一成不變。來吉隆坡發展已四年,每天都是過著一樣的生活,又好像永遠無力改善日子似的,困在軌跡上,一直往前走。

今天軌跡跟往常不一樣,昨日哥的一通電話說:“媽-走-了-”。我還是不太相信,離家那麼多年,習慣了媽媽的存在,但是那通電話卻告訴我:媽媽不在了?

她再也不屬於這個世界了嗎?我心中一陣莫明的感傷和痛,或可說,這是一種不知要如何自處的遺憾。

當初是我要離開她的,人們說過:女兒的命運總會跟母親一樣;我不願自己的命運跟她一樣,甚至離得遠遠的,不要想起過去的日子。

千言萬語,彷彿有很多話想說,可是卻不知要如何具體的說。或許,母女關係本來就是很難說清楚的。

“我愛妳,媽媽,我相信我是愛你的,可是我也恨你,太市儈,太愛錢,仿佛我不像是你的女兒,倒像妳的債務人。”人們說,兒女是債,我卻覺得父母也是前世欠的債,總之,兩者命運糾結纏繞。

巴士的大車鏡外,山山樹樹在晃動,可是我封鎖在大巴士內,外面的風景好遙遠。想起了小時跟媽媽乘坐的那班48號小公車,走在新村的小路上,車窗外的九重葛和矮牽牛,顏色還是那麼清晰。

其實,不是所有的回憶都是痛苦的,九重葛和矮牽牛不就是幸福的印記嗎?唉,我都忘記好久好久了--那種幸福的顏色。

人們說,人類都會選擇好的事情去回憶,這是實情,那時的感覺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啊……好想哭,但是我哭不出來,媽媽真的走了?我是如此不曾珍惜過跟媽在一起的日子。

記得,那一年的雨天,我決定離開出生與成長的南部小新村,我心里一直有句話:“這地方太小,太落後了,我是一隻大魚,大魚不應在小水池里游泳的,大魚應游向浩瀚的大海洋。”

無論是什麼時候,在我工作很忘我的時候,在我跟朋友喝茶聊天時,不管雨天、大太陽,無論一個人孤獨,還是一群朋友嬉笑的混日子,我的手機總會突然響起媽媽的電話。

“每次,電話里總是提醒我記得寄錢回家,只要稍過一兩天沒寄錢,你總是唸唸叨叨個不停。妳可知道,一個人只身在外的我,孤獨的時候多麼希望有妳在身邊。可惜,妳的電話並不讓我快樂!”

好懷念,中學時在床邊跟媽媽談天,就像是姐妹一樣;“媽媽,以後我要買棟大房子給你住。”妳說:“如果將來你老公不肯怎麼辦?”我摟抱著你說:“可是如果沒有妳,我真不知道怎麼辦?”

中學以前,我好愛在床上抱著媽媽。睡覺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因為可以摟著媽媽微胖的身體,感覺好溫暖,好舒服。可是,在吉隆坡的日子,睡覺卻是一件好孤單的事;四面牆和那回憶,回憶啊,真容易讓人迷失。

有首歌是這樣唱道的:“對生命你不必存在懷疑,人生它本來像一齣戲,故事的結局是悲是喜,生命總會有個決定……”人,不應該長大,長大了,就不再快樂。

抵達拉慶車站,這里的景象跟四年前沒有多大的差別,只是多了一兩間連鎖餐廳;媽媽送我上巴士離開這里時,連鎖餐廳只有一間,那時下著細雨。

“哥,我到拉慶總站了。”跟哥已有一年沒有見面了。今年的過年,我跟媽媽在她“要錢的電話”里吵了架,所以賭氣沒回家。我想,我恨,都是爸爸對她太不好了,所以,她才會那麼沒有安全感,準時催錢,沒有一刻會“怠慢”。

每晚爸爸都是喝得醉醺醺;到水溝里去找爸爸,是我跟媽媽、哥哥的共同經驗。我真不懂,男人怎麼會這樣?媽媽為什麼會愛上這種男人?

“我就在車站左邊的甜甜圈糕點屋等你。”哥把甜甜圈糕點屋當做我們見面的標記,那是我們小時候,媽媽曾帶我們去的地方。

坐上哥的小靈鹿,他總於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子;“這是媽留給你的。”他凝重的臉總於開口了。
車子走了十分鐘,若不是哥總於肯開口了,我還真不知道要先說什麼。

媽留給我一個七彩的布袋;里面是一封信,還有一本小冊子。小冊子是銀行存摺,我打開了信;信里寫道:“

阿寧:
當你決定要到吉隆坡發展,我好擔心。你不像你哥,他會照顧自己,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可是你不一樣,從小你就這麼好胜,可是又這麼依賴,你還總會把生活搞得亂七八糟。


你是我生的,我怎麼會不了解你呢?你太像你爸爸,為了朋友什麼事都不懂得拒絕。媽媽要你學會管好生活,管好你的錢財,讓未來的生活有保障,你要學習為未來的生活做打算。

你的錢,媽媽一分一毫都沒有動,都把它們存起來了。我要你牢記:永遠對生活要未雨綢繆,要切記存錢,不要亂花錢。”

存摺的日期是2001年的九月份,從那年的十一月份,每個月都存了300令吉,一直到2006年的八月份,從不間斷的每個月300令吉的存款。那是我的錢,是媽媽每個月催我的錢,讓我一直對媽媽懷恨、猜疑的錢啊……

我該要如何對您說:“如果沒有你,我該怎麼辦?”我竟不知道,從來不知道,我沒有你--媽媽,我該怎麼辦?神啊,可不可以讓我的媽媽再活過來,再活一次?

走進新村的蜿蜒小徑,家,就在前方,媽媽的遺體也在前方。那條路,彷彿讓我再看見媽媽年輕的身影,和那牽著我的手……

回到了跟媽媽一起走過的路,這路啊,那九重葛、那矮牽牛,早已令我在模糊的視線里崩潰……而傷痛竟然可以那麼無情的,徹底的,穿透我的生命……把我吞噬在無限遺憾之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