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吹起,許多柔佛人又往長堤的方向走去,他們或從第二通道,通過新山與新加坡兩個關口,來到他們每天工作的地方--新加坡。他們有安娣、有專業人士,男男女女,年輕的、中年的,新加坡是他們討生活的地方。
在柔州,這些人有相當規模,除了在新加坡居住的之外,每天騎電單車,駕車,擠巴士進入新加坡工作的國民,數以萬計。這種壯觀的場面,只有早起的鳥兒才會遇見。
這里是他們的家,他們也沒有放棄馬來西亞國藉,他們賺的錢比在本地工作的人多,因為他們寧可每天風雨無阻的,冒著大雨、塵沙、烈日,通過森嚴的執法、彌漫的汗味、大排長龍之後,用他們的勞力、睡眠、時間與青春,換來家庭更優渥的生活。
他們賺取外匯,在新山消費,然而,邊境的風吹草動,往往敲擊著他們的心靈,而且處境為難。無論如何,這一群人是我們的子民,也應該受到國家的保護,即便他們服務的、獻力的,是長堤的彼岸,但是他們在本地消費,是推動本地經濟重要的一環。不過,更重要的是,他們是馬來西亞公民。
邊城施行雙油泵制,凡外國註冊車輛必須比照國際油價收費,此時一些"漏網之魚"被遺漏在國家的保護網之外,他們就是駕駛著新加坡註冊車輛的馬來西亞國民。政策的施行,應加入"以人為本"的元素;邊境雙油泵制也該應是認人不認車的,例如以辨識大馬卡為準。
如果這項制度是認車不認人的話,這些國民將作何感受?雖然在整個國家的人口比例中,北馬與南馬駕駛著外國註冊車輛的人口,只是小小的一群,但是國家大愛該應一視同仁,一個也不能少的。
無論他們身在何處,不管他們為誰服,或是他們賺較多錢,還是他們是大老闆付得起沒有津貼的油價,可是,一個無法推諉的事實是:他們的家在這里,這里是他們家,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他們終究是--馬來西亞的兒女。
Monday, June 30, 2008
Wednesday, June 25, 2008
十年南興風雨回眸
嚴格的說,那是十年之前的事。1993年南興面臨關閉的危機。
此時,因為南興的關係,一位少年田瑞汶又來到我的面前。這張臉推開了記憶的轉盤,使我回到了十年前,那個1997年左右的南興,以及田瑞汶那張童年的臉。
當時的南興,還在哥打丁宜的南興園坵,全校只有兩個學生--就是田瑞汶,還有他的姐姐田美娟。
美娟、瑞汶還很小。因為南興的處境,兩張幼小的臉常常在媒體前曝光,他們或躲在當時的校長卜錦泉的身後,或抱著外公的大腿;他倆有個了不起的外公--李培南。
就在南興華小沒有學生來源面臨關閉時,華社引發了一股救援行動,祖孫三人就在此時,成為一紙華小執照的守護天使。
每天李培南就駕著車子大老遠,載著外孫到哥打丁宜的南興華小讀書。等待孫子下課的時光,他就在校園內打水澆花或種菜,民風純樸。
2008年的今天,南興走過董事鬧雙胞的風波,走過遷校建校的艱辛募款,曾幾何時,斯里阿南的龍山廟前,還有許多關心著南興去向的華教人士討論著南興的種種直到夜深。
如梭歲月,眼前的田瑞汶,已是個身高177公分的壯碩少年。而2001年成功遷校後著落在斯里阿南新鎮的南興已擁有了新容顏,學生上千人數還不斷增加。
南興舊跡雖已糢糊,但南興的奮鬥不該遺忘!
南興華小走到今天,是每一份子的辛苦結晶,它包括了像李培南這樣的家長、接力式追蹤南興去向的華教人士、不斷與當局斡旋的政治人物,還有願意付出的發展商、堅持不輟的教職人員‥‥‥,這每一份子就像一顆顆螺絲釘,建構了南興的殿堂。
看著李培南祖孫的背影,我有一個夢想油然而生:但願華小的發展史上,不要再苦了孩子。
___
#
此時,因為南興的關係,一位少年田瑞汶又來到我的面前。這張臉推開了記憶的轉盤,使我回到了十年前,那個1997年左右的南興,以及田瑞汶那張童年的臉。
當時的南興,還在哥打丁宜的南興園坵,全校只有兩個學生--就是田瑞汶,還有他的姐姐田美娟。
美娟、瑞汶還很小。因為南興的處境,兩張幼小的臉常常在媒體前曝光,他們或躲在當時的校長卜錦泉的身後,或抱著外公的大腿;他倆有個了不起的外公--李培南。
就在南興華小沒有學生來源面臨關閉時,華社引發了一股救援行動,祖孫三人就在此時,成為一紙華小執照的守護天使。
每天李培南就駕著車子大老遠,載著外孫到哥打丁宜的南興華小讀書。等待孫子下課的時光,他就在校園內打水澆花或種菜,民風純樸。
2008年的今天,南興走過董事鬧雙胞的風波,走過遷校建校的艱辛募款,曾幾何時,斯里阿南的龍山廟前,還有許多關心著南興去向的華教人士討論著南興的種種直到夜深。
如梭歲月,眼前的田瑞汶,已是個身高177公分的壯碩少年。而2001年成功遷校後著落在斯里阿南新鎮的南興已擁有了新容顏,學生上千人數還不斷增加。
南興舊跡雖已糢糊,但南興的奮鬥不該遺忘!
南興華小走到今天,是每一份子的辛苦結晶,它包括了像李培南這樣的家長、接力式追蹤南興去向的華教人士、不斷與當局斡旋的政治人物,還有願意付出的發展商、堅持不輟的教職人員‥‥‥,這每一份子就像一顆顆螺絲釘,建構了南興的殿堂。
看著李培南祖孫的背影,我有一個夢想油然而生:但願華小的發展史上,不要再苦了孩子。
___
#
Sunday, June 22, 2008
魔鬼代言人
又一宗大耳窿惡行大作的案件;人,一旦惹上阿窿,回頭已是百年身;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然而,即使人們都知道那是一個無底火坑,但是還是有人前仆後繼,往裏面跳下去。
阿窿鬧事,劇情如出一轍,即:家中有人好賭,最後向阿窿借錢,無辜的家人在多次與阿窿往還之後,終於招架不住,向媒體揭露阿窿惡行。
不過,接下來的劇情依然屬於"重覆性",媒體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報導,還是有人繼續引鬼上身。顯然,受害家屬的聲淚俱下,社會的雞犬不寧,並沒有讓一群接一群的傻子止步。
無法從別人無數次遭遇痛苦的經驗中獲得教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傻子,當傻子遇到魔鬼的代言人,註定是無止境的沉淪。
閱讀大耳窿惡行的新聞,社會普遍同情家屬,卻不禁想譴責頭腦不清的借錢人,拖累家人,其行可誅。一個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鬼來把磨推;借錢不還,當然魔鬼就要行使它的權力了。但往往遭殃的,都是無辜的家人。
經濟不好,阿窿"見報率"也漸漸攀升。富有時,當然可以過得很好,但窮,也有窮的生活方式,因為市道不好而向魔鬼借錢,那不是理由。況且,往往找上阿窿的,多是不懂潔身自愛的賭鬼。
向魔鬼借錢,出賣的是我們的靈魂,抵押的是我們的家人;魔鬼的誘惑,總是殷勤又熱情,殊不知,來自阿窿的短暫富裕,淺嚐之後只會泥足深陷,讓心魔進駐心中,完全無法意識到自己及親人的安危已經受到威脅。
阿窿其實只是一個客體,人必須與他相抗衡才能自全,此間,人的意志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大耳窿應運而生,就像許多非法勾當,需要靠執法單位的嚇阻,而普羅百姓能做的是:看穿它,唾棄它,然後,遠-離-它-。
阿窿鬧事,劇情如出一轍,即:家中有人好賭,最後向阿窿借錢,無辜的家人在多次與阿窿往還之後,終於招架不住,向媒體揭露阿窿惡行。
不過,接下來的劇情依然屬於"重覆性",媒體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報導,還是有人繼續引鬼上身。顯然,受害家屬的聲淚俱下,社會的雞犬不寧,並沒有讓一群接一群的傻子止步。
無法從別人無數次遭遇痛苦的經驗中獲得教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傻子,當傻子遇到魔鬼的代言人,註定是無止境的沉淪。
閱讀大耳窿惡行的新聞,社會普遍同情家屬,卻不禁想譴責頭腦不清的借錢人,拖累家人,其行可誅。一個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鬼來把磨推;借錢不還,當然魔鬼就要行使它的權力了。但往往遭殃的,都是無辜的家人。
經濟不好,阿窿"見報率"也漸漸攀升。富有時,當然可以過得很好,但窮,也有窮的生活方式,因為市道不好而向魔鬼借錢,那不是理由。況且,往往找上阿窿的,多是不懂潔身自愛的賭鬼。
向魔鬼借錢,出賣的是我們的靈魂,抵押的是我們的家人;魔鬼的誘惑,總是殷勤又熱情,殊不知,來自阿窿的短暫富裕,淺嚐之後只會泥足深陷,讓心魔進駐心中,完全無法意識到自己及親人的安危已經受到威脅。
阿窿其實只是一個客體,人必須與他相抗衡才能自全,此間,人的意志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大耳窿應運而生,就像許多非法勾當,需要靠執法單位的嚇阻,而普羅百姓能做的是:看穿它,唾棄它,然後,遠-離-它-。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