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我帶著媽媽追尋“小生”陳楚蕙的芳蹤,她不是我的偶像,而是我媽的偶像;直到現在,我媽媽仍是她忠實的戲迷。衝著陳楚蕙,我跟媽媽從中午追到晚上,她的熱力,就像年輕人追求周杰倫一樣。
陳楚蕙與姚璇秋,兩位是潮戲界的兩大代表人物;姚璇秋於今年5月份到新山同奉善堂演出時,台下已屆中年的媽媽,帶著她那老邁的媽媽來聆聽潮曲;年邁的老媽媽說:“活到今天,沒想到能再次親眼目睹姚璇秋的演出,我也算瞑目了……。”
聽起來,好像蠻嚴重的,但是再想深一層,誰又能真正體會老人家的心事呢?他們的心事,往往在我們忙碌的生活中,被遺忘了。再者,那字正腔純的潮語,那晶瑩繚繞的鄉音,還能吸引到多少顆年輕的心?又有多少文化積累而成的傳統鄉音,在歲月的流逝中消音,轉成卡拉ok式的繁華?
《蘇六娘》、《梅亭雪》、《辭郎洲》,跨越半世紀,偶像與粉絲靠著這鄉音在聯繫;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們的夢想藉著鄉團會館的牽引實現了,整整的五十多年,他們相約在台上台下見面,不曾失約,沒有說話,只藉鄉音。
今天,偶像老了,粉絲也老了,不老的是讓他們交會的傳統藝術精華。當歲月繼續向前,總有一天,這種傳統鄉音將是我們再也難尋的天籟。
Tuesday, December 12, 2006
聶阿茲何止一個........在我們的身旁處處都充斥著可惡的聶阿茲.......
聶阿茲何止一個
近來大家都在反駁丹州務大臣聶阿茲的謬論,其實我們生活中何止一個“聶阿茲”,在我們的身邊充斥太多的“聶阿茲”;這些“聶阿茲”自以為是我們生活中的“風紀股長”,或者是“衛生部長”,對女性的穿著與品行作出胡亂的假想與聯想,然後指指點點,道貌岸然。
謬論其實並不可怕,一派胡言很容易就會被推翻,可怕的是:他們的謬論形成了一股對女性充滿誤解與歧視的“次文化”,在我們四周張牙舞爪,不僅是死硬派的保守男性會如此,連女性自身也會對同類做出同樣的歧視與傷害。
冷不防,妳在醫院生小孩,護士會罵你“姣”;妳要防,裙子長過膝蓋被偷拍,還要給人說“暴露”,活該!多年前,南馬峇株一名女學生自殺,因為一名女老師說她裙子太短又太愛美,處處找她的碴,逼使她最終受不了而自殺。
如果你穿短裙,“聶阿茲”會責問妳:“妳到底想勾引誰?”;“聶阿茲”會揶揄妳像個夜總會小姐,只因為妳穿吊帶衣。這些“風紀股長”,這些“衛生部長”,不只是在議會里,而是在學校里、在醫院里,在路上,在辦公室,在政府部門,到處都是,隨時隨地向女性追討莫名其妙的“道德”與“善良風氣”。
可憐的是,這種荒謬的“聶阿茲”思維,還殘害我們的下一代;六七年前,一名16歲女生被人強暴,她被救出之後第一句話是:“對不起,對不起,是我的錯!”
她何錯之有?她是被害者,反倒變成施暴者般要向社會賠罪。世上豈有此種道理?可是“聶阿茲”思維卻足以撥“正”反“亂”。
“女性穿著瑞庄是好的,因為這樣能有助減少道德淪亡或社會問題”,“聶阿茲”式思維作的怪,像上述令人噴飯的“經典”連連,毫不科學,也沒有邏輯可言,可是許多人都會不自覺去擁抱這種不科學又沒邏輯的思維去判斷身邊的人。
既然“聶阿茲”不可為,我們要做的是,拒絕成為“聶阿茲”,也拒絕身邊的“聶阿茲”,對別人的選擇心懷包容與欣賞;若看不順眼,大不了“轉台”別看,就如此簡單,何必要浪費“卡路里”,去傷害別人呢?這樣世界不是更美好了嗎?
近來大家都在反駁丹州務大臣聶阿茲的謬論,其實我們生活中何止一個“聶阿茲”,在我們的身邊充斥太多的“聶阿茲”;這些“聶阿茲”自以為是我們生活中的“風紀股長”,或者是“衛生部長”,對女性的穿著與品行作出胡亂的假想與聯想,然後指指點點,道貌岸然。
謬論其實並不可怕,一派胡言很容易就會被推翻,可怕的是:他們的謬論形成了一股對女性充滿誤解與歧視的“次文化”,在我們四周張牙舞爪,不僅是死硬派的保守男性會如此,連女性自身也會對同類做出同樣的歧視與傷害。
冷不防,妳在醫院生小孩,護士會罵你“姣”;妳要防,裙子長過膝蓋被偷拍,還要給人說“暴露”,活該!多年前,南馬峇株一名女學生自殺,因為一名女老師說她裙子太短又太愛美,處處找她的碴,逼使她最終受不了而自殺。
如果你穿短裙,“聶阿茲”會責問妳:“妳到底想勾引誰?”;“聶阿茲”會揶揄妳像個夜總會小姐,只因為妳穿吊帶衣。這些“風紀股長”,這些“衛生部長”,不只是在議會里,而是在學校里、在醫院里,在路上,在辦公室,在政府部門,到處都是,隨時隨地向女性追討莫名其妙的“道德”與“善良風氣”。
可憐的是,這種荒謬的“聶阿茲”思維,還殘害我們的下一代;六七年前,一名16歲女生被人強暴,她被救出之後第一句話是:“對不起,對不起,是我的錯!”
她何錯之有?她是被害者,反倒變成施暴者般要向社會賠罪。世上豈有此種道理?可是“聶阿茲”思維卻足以撥“正”反“亂”。
“女性穿著瑞庄是好的,因為這樣能有助減少道德淪亡或社會問題”,“聶阿茲”式思維作的怪,像上述令人噴飯的“經典”連連,毫不科學,也沒有邏輯可言,可是許多人都會不自覺去擁抱這種不科學又沒邏輯的思維去判斷身邊的人。
既然“聶阿茲”不可為,我們要做的是,拒絕成為“聶阿茲”,也拒絕身邊的“聶阿茲”,對別人的選擇心懷包容與欣賞;若看不順眼,大不了“轉台”別看,就如此簡單,何必要浪費“卡路里”,去傷害別人呢?這樣世界不是更美好了嗎?
Sunday, December 10, 2006
梅嬌得獎小說------庄玉霖徵文賽公開組第二名
如何對妳說?
兩邊的風景就像人生一樣,在軌跡上,一成不變。來吉隆坡發展已四年,每天都是過著一樣的生活,又好像永遠無力改善日子似的,困在軌跡上,一直往前走。
今天軌跡跟往常不一樣,昨日哥的一通電話說:“媽-走-了-”。我還是不太相信,離家那麼多年,習慣了媽媽的存在,但是那通電話卻告訴我:媽媽不在了?
她再也不屬於這個世界了嗎?我心中一陣莫明的感傷和痛,或可說,這是一種不知要如何自處的遺憾。
當初是我要離開她的,人們說過:女兒的命運總會跟母親一樣;我不願自己的命運跟她一樣,甚至離得遠遠的,不要想起過去的日子。
千言萬語,彷彿有很多話想說,可是卻不知要如何具體的說。或許,母女關係本來就是很難說清楚的。
“我愛妳,媽媽,我相信我是愛你的,可是我也恨你,太市儈,太愛錢,仿佛我不像是你的女兒,倒像妳的債務人。”人們說,兒女是債,我卻覺得父母也是前世欠的債,總之,兩者命運糾結纏繞。
巴士的大車鏡外,山山樹樹在晃動,可是我封鎖在大巴士內,外面的風景好遙遠。想起了小時跟媽媽乘坐的那班48號小公車,走在新村的小路上,車窗外的九重葛和矮牽牛,顏色還是那麼清晰。
其實,不是所有的回憶都是痛苦的,九重葛和矮牽牛不就是幸福的印記嗎?唉,我都忘記好久好久了--那種幸福的顏色。
人們說,人類都會選擇好的事情去回憶,這是實情,那時的感覺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啊……好想哭,但是我哭不出來,媽媽真的走了?我是如此不曾珍惜過跟媽在一起的日子。
記得,那一年的雨天,我決定離開出生與成長的南部小新村,我心里一直有句話:“這地方太小,太落後了,我是一隻大魚,大魚不應在小水池里游泳的,大魚應游向浩瀚的大海洋。”
無論是什麼時候,在我工作很忘我的時候,在我跟朋友喝茶聊天時,不管雨天、大太陽,無論一個人孤獨,還是一群朋友嬉笑的混日子,我的手機總會突然響起媽媽的電話。
“每次,電話里總是提醒我記得寄錢回家,只要稍過一兩天沒寄錢,你總是唸唸叨叨個不停。妳可知道,一個人只身在外的我,孤獨的時候多麼希望有妳在身邊。可惜,妳的電話並不讓我快樂!”
好懷念,中學時在床邊跟媽媽談天,就像是姐妹一樣;“媽媽,以後我要買棟大房子給你住。”妳說:“如果將來你老公不肯怎麼辦?”我摟抱著你說:“可是如果沒有妳,我真不知道怎麼辦?”
中學以前,我好愛在床上抱著媽媽。睡覺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因為可以摟著媽媽微胖的身體,感覺好溫暖,好舒服。可是,在吉隆坡的日子,睡覺卻是一件好孤單的事;四面牆和那回憶,回憶啊,真容易讓人迷失。
有首歌是這樣唱道的:“對生命你不必存在懷疑,人生它本來像一齣戲,故事的結局是悲是喜,生命總會有個決定……”人,不應該長大,長大了,就不再快樂。
抵達拉慶車站,這里的景象跟四年前沒有多大的差別,只是多了一兩間連鎖餐廳;媽媽送我上巴士離開這里時,連鎖餐廳只有一間,那時下著細雨。
“哥,我到拉慶總站了。”跟哥已有一年沒有見面了。今年的過年,我跟媽媽在她“要錢的電話”里吵了架,所以賭氣沒回家。我想,我恨,都是爸爸對她太不好了,所以,她才會那麼沒有安全感,準時催錢,沒有一刻會“怠慢”。
每晚爸爸都是喝得醉醺醺;到水溝里去找爸爸,是我跟媽媽、哥哥的共同經驗。我真不懂,男人怎麼會這樣?媽媽為什麼會愛上這種男人?
“我就在車站左邊的甜甜圈糕點屋等你。”哥把甜甜圈糕點屋當做我們見面的標記,那是我們小時候,媽媽曾帶我們去的地方。
坐上哥的小靈鹿,他總於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子;“這是媽留給你的。”他凝重的臉總於開口了。
車子走了十分鐘,若不是哥總於肯開口了,我還真不知道要先說什麼。
媽留給我一個七彩的布袋;里面是一封信,還有一本小冊子。小冊子是銀行存摺,我打開了信;信里寫道:“
阿寧:
當你決定要到吉隆坡發展,我好擔心。你不像你哥,他會照顧自己,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可是你不一樣,從小你就這麼好胜,可是又這麼依賴,你還總會把生活搞得亂七八糟。
你是我生的,我怎麼會不了解你呢?你太像你爸爸,為了朋友什麼事都不懂得拒絕。媽媽要你學會管好生活,管好你的錢財,讓未來的生活有保障,你要學習為未來的生活做打算。
你的錢,媽媽一分一毫都沒有動,都把它們存起來了。我要你牢記:永遠對生活要未雨綢繆,要切記存錢,不要亂花錢。”
存摺的日期是2001年的九月份,從那年的十一月份,每個月都存了300令吉,一直到2006年的八月份,從不間斷的每個月300令吉的存款。那是我的錢,是媽媽每個月催我的錢,讓我一直對媽媽懷恨、猜疑的錢啊……
我該要如何對您說:“如果沒有你,我該怎麼辦?”我竟不知道,從來不知道,我沒有你--媽媽,我該怎麼辦?神啊,可不可以讓我的媽媽再活過來,再活一次?
走進新村的蜿蜒小徑,家,就在前方,媽媽的遺體也在前方。那條路,彷彿讓我再看見媽媽年輕的身影,和那牽著我的手……
回到了跟媽媽一起走過的路,這路啊,那九重葛、那矮牽牛,早已令我在模糊的視線里崩潰……而傷痛竟然可以那麼無情的,徹底的,穿透我的生命……把我吞噬在無限遺憾之中。
************完
兩邊的風景就像人生一樣,在軌跡上,一成不變。來吉隆坡發展已四年,每天都是過著一樣的生活,又好像永遠無力改善日子似的,困在軌跡上,一直往前走。
今天軌跡跟往常不一樣,昨日哥的一通電話說:“媽-走-了-”。我還是不太相信,離家那麼多年,習慣了媽媽的存在,但是那通電話卻告訴我:媽媽不在了?
她再也不屬於這個世界了嗎?我心中一陣莫明的感傷和痛,或可說,這是一種不知要如何自處的遺憾。
當初是我要離開她的,人們說過:女兒的命運總會跟母親一樣;我不願自己的命運跟她一樣,甚至離得遠遠的,不要想起過去的日子。
千言萬語,彷彿有很多話想說,可是卻不知要如何具體的說。或許,母女關係本來就是很難說清楚的。
“我愛妳,媽媽,我相信我是愛你的,可是我也恨你,太市儈,太愛錢,仿佛我不像是你的女兒,倒像妳的債務人。”人們說,兒女是債,我卻覺得父母也是前世欠的債,總之,兩者命運糾結纏繞。
巴士的大車鏡外,山山樹樹在晃動,可是我封鎖在大巴士內,外面的風景好遙遠。想起了小時跟媽媽乘坐的那班48號小公車,走在新村的小路上,車窗外的九重葛和矮牽牛,顏色還是那麼清晰。
其實,不是所有的回憶都是痛苦的,九重葛和矮牽牛不就是幸福的印記嗎?唉,我都忘記好久好久了--那種幸福的顏色。
人們說,人類都會選擇好的事情去回憶,這是實情,那時的感覺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啊……好想哭,但是我哭不出來,媽媽真的走了?我是如此不曾珍惜過跟媽在一起的日子。
記得,那一年的雨天,我決定離開出生與成長的南部小新村,我心里一直有句話:“這地方太小,太落後了,我是一隻大魚,大魚不應在小水池里游泳的,大魚應游向浩瀚的大海洋。”
無論是什麼時候,在我工作很忘我的時候,在我跟朋友喝茶聊天時,不管雨天、大太陽,無論一個人孤獨,還是一群朋友嬉笑的混日子,我的手機總會突然響起媽媽的電話。
“每次,電話里總是提醒我記得寄錢回家,只要稍過一兩天沒寄錢,你總是唸唸叨叨個不停。妳可知道,一個人只身在外的我,孤獨的時候多麼希望有妳在身邊。可惜,妳的電話並不讓我快樂!”
好懷念,中學時在床邊跟媽媽談天,就像是姐妹一樣;“媽媽,以後我要買棟大房子給你住。”妳說:“如果將來你老公不肯怎麼辦?”我摟抱著你說:“可是如果沒有妳,我真不知道怎麼辦?”
中學以前,我好愛在床上抱著媽媽。睡覺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因為可以摟著媽媽微胖的身體,感覺好溫暖,好舒服。可是,在吉隆坡的日子,睡覺卻是一件好孤單的事;四面牆和那回憶,回憶啊,真容易讓人迷失。
有首歌是這樣唱道的:“對生命你不必存在懷疑,人生它本來像一齣戲,故事的結局是悲是喜,生命總會有個決定……”人,不應該長大,長大了,就不再快樂。
抵達拉慶車站,這里的景象跟四年前沒有多大的差別,只是多了一兩間連鎖餐廳;媽媽送我上巴士離開這里時,連鎖餐廳只有一間,那時下著細雨。
“哥,我到拉慶總站了。”跟哥已有一年沒有見面了。今年的過年,我跟媽媽在她“要錢的電話”里吵了架,所以賭氣沒回家。我想,我恨,都是爸爸對她太不好了,所以,她才會那麼沒有安全感,準時催錢,沒有一刻會“怠慢”。
每晚爸爸都是喝得醉醺醺;到水溝里去找爸爸,是我跟媽媽、哥哥的共同經驗。我真不懂,男人怎麼會這樣?媽媽為什麼會愛上這種男人?
“我就在車站左邊的甜甜圈糕點屋等你。”哥把甜甜圈糕點屋當做我們見面的標記,那是我們小時候,媽媽曾帶我們去的地方。
坐上哥的小靈鹿,他總於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子;“這是媽留給你的。”他凝重的臉總於開口了。
車子走了十分鐘,若不是哥總於肯開口了,我還真不知道要先說什麼。
媽留給我一個七彩的布袋;里面是一封信,還有一本小冊子。小冊子是銀行存摺,我打開了信;信里寫道:“
阿寧:
當你決定要到吉隆坡發展,我好擔心。你不像你哥,他會照顧自己,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可是你不一樣,從小你就這麼好胜,可是又這麼依賴,你還總會把生活搞得亂七八糟。
你是我生的,我怎麼會不了解你呢?你太像你爸爸,為了朋友什麼事都不懂得拒絕。媽媽要你學會管好生活,管好你的錢財,讓未來的生活有保障,你要學習為未來的生活做打算。
你的錢,媽媽一分一毫都沒有動,都把它們存起來了。我要你牢記:永遠對生活要未雨綢繆,要切記存錢,不要亂花錢。”
存摺的日期是2001年的九月份,從那年的十一月份,每個月都存了300令吉,一直到2006年的八月份,從不間斷的每個月300令吉的存款。那是我的錢,是媽媽每個月催我的錢,讓我一直對媽媽懷恨、猜疑的錢啊……
我該要如何對您說:“如果沒有你,我該怎麼辦?”我竟不知道,從來不知道,我沒有你--媽媽,我該怎麼辦?神啊,可不可以讓我的媽媽再活過來,再活一次?
走進新村的蜿蜒小徑,家,就在前方,媽媽的遺體也在前方。那條路,彷彿讓我再看見媽媽年輕的身影,和那牽著我的手……
回到了跟媽媽一起走過的路,這路啊,那九重葛、那矮牽牛,早已令我在模糊的視線里崩潰……而傷痛竟然可以那麼無情的,徹底的,穿透我的生命……把我吞噬在無限遺憾之中。
************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