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萍一隻筆,胜扺十萬軍;

邵飄萍死後80年的今天,總會有許多“邵飄萍”陸續出現,

“飄萍之筆”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依然喋喋不休


Monday, October 16, 2006

丹尼男孩……李敖是我最欣賞的一位作家,他最欣賞的一首歌《Danny Boy》……

丹尼男孩

李敖是我最欣賞的一位作家,他最欣賞的一首歌叫《Danny Boy》(丹尼男孩)。他在鳳凰衛視節目《李敖有話說》里面,曾經以古詩,重新翻譯這首愛爾蘭歌曲;愛爾蘭民歌,加上中華文化的意境包裝,越顯人間真愛的迷人。

教人另開眼界的是,歌曲里面的主人翁和他們對愛情的表現,這女主角堪稱愛情境界里的“高人”;女主角等著心愛的人“丹尼”回來,她告訴“丹尼”,如果他在百花凋謝的時候回來,她已不在人間,但是,她要“丹尼”不要擔心,因為她死得很安詳。

更高招的還在後面;女主角的幽魂唱道:當她長眠黃土之下時,還是會痴心傾听男主角的腳步聲,一旦男主“腳”輕柔踩在黃土上到她的墳前來探望她時,她的夢將會更溫暖,永遠甜蜜。

故事簡直是太棒了。可惜,這個“別開死面”的故事是經過改裝的!

其實真正的故事,原本是一位父親寫給即將從軍的孩子的信,信中大意說:當從軍的孩子歸來,他已長眠黃土。後來實在是太深情,就被“改裝”成情歌。幕後真正的這位愛情“高人”,原來是親情的力量。可惜它改裝之前,並沒有“紅”。改裝之後,它卻與《夏日最後玫瑰》、《強尼當兵去》“三足鼎立”,成為愛爾蘭最具盛名的3大民謠。

不過,人間真情如此無私與至深,愛情通常難比親情;那種體貼、從容與安詳,唯有親情中父母對子女之愛,才能達到如此境界。大家不妨做個試驗,用父母親愛你的無私不求回報,去愛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看看是不是可以做得到?

可惜,戀愛中的男女總很難了解親情的可貴,因為它是與生俱來的,甚至為愛情,與父母鬧對立,鬧到最高點還離家出走;對他們來說,愛情遠胜親情。

兩代鴻溝常常是爭端的起源,父母不再是孩子可以傾訴的對象,可以傾訴的反而可能是手機里素昧平生的朋友。問題的家庭又延伸成各種社會問題,這種管教的無力,唯有當這些離家出走的少男或少女們,真正走到“養兒方知父母心”的路上,才會切身體會父母的苦心吧。就一如《丹尼男孩》的原始意義,“丹尼”最終所尋到的,是親情之愛。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你寫得好好呀 =]
多謝你俾左靈感我呀... =]
我仲交到功課tim =]

多謝你的文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