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萍一隻筆,胜扺十萬軍;

邵飄萍死後80年的今天,總會有許多“邵飄萍”陸續出現,

“飄萍之筆”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依然喋喋不休


Wednesday, May 21, 2008

心在一起就有力量

自四川抗震救援工作展開之後,許多身邊的朋友都紛紛詢問災情,有更多是查問捐款事宜的。他們或口耳相傳,或致電報館查詢,有者則更是大發募款簡訊,鼓勵親朋戚友捐款。大家以快跑的姿態,伸出援手,只因為這場地震災情真的很嚴重。

眾志成城,讓人想起了英國詩人約翰丹恩的長詩:“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在在說明了人類血脈相通,任何傷亡與浩劫,都令全體民眾感同身受。千里之外,湧生咫尺之痛,在災場遠方的我們,也彷彿置身死亡之城,恨不得能在死神裡搶奪生命。你們的親人就是我們的親人。

由於災情嚴峻,時間就是生命,報館的同事,還有許許多多的義工,放棄了假期,沒有迴避的理由,沒有推脫的的藉口,振臂一呼,就位展開募款行動,而頂著大太陽的人群也快步相繼到各捐款處,還有商行、機構與社團也紛紛捎來心意。這來自八方的溫情,大地湧動的愛心,旨在告訴失去至親、失去家園的災黎,你們不是孤島,我們與你們同在。

在災難面前,沒有人能自全,沒有人是孤島,在危難時刻,我們感受到災民巨大的疼痛,而他們本來是在校園裡傳出朗朗書聲的孩子,有些是在烈日下勞作的工人,更多是像你我一樣幸福的人們。然而,一切卻在瞬間沉寂。此時,我們只有彼此依賴。

死亡之城徹夜不眠,無眠之夜傳頌暖人事蹟,大家為總理溫家寶的講話而感動,或為犧牲自己救活別人的災黎心疼,為徒步進入災區的部隊擔心,為災難中的生死戀動容,為無私的母子情落下熱淚,更為瓦礫中的孩子哀慟惋惜,而眼前冷冷躺在地上的一具具遺體,前一刻還是那麼的鮮活。

在災難的一刻,很多平凡的人們,變成了英雄,他們或是為孩子擋牆的老師,也可能只是一個母親,在災難中,人性的莊嚴如實顯現。唯有大地繫於一脈,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每分力每分錢,終將閃爍光茫。遠方的災民,請選擇堅強,且讓大家奮力行動,只要心在一起,人類一定有翻越生死之劫的力量。

Friday, May 09, 2008

這是一道傷痕

新山德教會紫書閣回教字畫被拆,雖事已落幕,就像很多歷來的糾紛,在華社領袖的斡旋下獲得圓滿的解決,可惜整個喧騰的過程,卻已是憲法保障國民信仰自由的一次蒙污。

它是解決了,但它為我們留下了一道傷痕,一個污點,是一道官僚濫權面目底下,對人人享有信仰自由與平等的鞭撻,更是民主聲浪里的一件莫名其妙兼徹徹底底的蠢事。

官員,可以像土匪一樣,闖進私人住宅,然後強搶私人物件,並到處拍照錄影,而他們原本是應該保護百姓的,應維護平等的一群,可是,他們卻讓百姓失去了保護,踐踏了平等。

這是誰允許的?無論是誰,肯定,這是國家統治者所不允許的,因為這是霸道而不通人權的做法,而任何聰明的統治者,要去維持穩定平和者,都不會傻到去犧牲人權。

"我們知道,不過,我們會一間間拆",受訪的閣友轉述著官員的講話,對於他們尊崇5教德行的解說,對方表示明白,但還是要一間間拆,這是何等的狂妄,視憲法與人權如無物。

在這種水平的官員面前,善良百姓百口莫辯;敬人者,人恆敬之,這道傷痕,大家要記得,記得彼此尊重,記得人人都應享有信仰的自由,人人都享有平等,莫再讓諸如此類的蠢事,炸掉了我們各族的尊重與互愛,莫讓個人的傲慢與偏見,毀掉了我們文明理想社會。

Sunday, May 04, 2008

上帝吻過誰?

一位偉大的世界男高音逝世了。出生於意大利的巴華洛迪,以一口氣唱完9個高音C的詠嘆調成為聲樂界的"第一名",更為世人驚嘆道:"那是一把被上帝親吻過的嗓子"。

這位High C 之王深情高歌如有神助,近乎完美的聲音令人深信它是經過上帝特別關照過的"天籟"。而年輕時的他曾經賣過保險,是出生於面包店的孩子。

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能將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世人陶醉於美聲世界里卻又驚嘆連連,難以置信人間竟有如此天籟的成功歌者,不禁令我左思右想不已……

這讓我想起那些天生聾啞的人,想起了那失去雙臂的奧運選手瑤瑤,以及用腳飛翔的女孩蓮娜瑪麗亞;我想起了一出世就沒有選擇的成為愛滋嬰兒,想起了雙福那一群天天與自己不足抗爭,學習自立的殘障人。

我又想起了為生存而抗爭以肉身擋泥機的馬六甲豬農子女,想起了曾經為治安不靖而抗爭的新山人,更想起了阿富汗戰火下死去活來的人們,想起了在賽場上拚命的運動員、想起了2008相約北京的奧運。

這一切如影片在腦際迴轉,不僅讓人感傷於人世間演不盡的悲傷曲調,更令人驚嘆於人類頑強的生存意志。

瑤瑤以頭用力撞向池壁爭取奧運泳賽"第一名",並不是她瘋了,而是她沒有雙臂可以"觸壁",正常的人可以用身體伸展之後最前面的部位--用手"觸壁",可是對於瑤瑤來說,身體最前面的部位就是"頭"了。這些運動員每"觸壁"一次就是頸椎腰部疼痛一兩個月,為了爭取到好成績,他們卻不惜"觸壁"無數次!他們正用非凡的訓練,去成就超人的成就。

巴華洛迪逝世消息傳開,世人頓時哀悼"上帝親吻的嗓子"已成絕響。他的遺照出現在報章的版面,與香港流行樂壇翹楚張國榮逝世新聞同樣受到重視,兩位歌者殞落,他們的貢獻與際遇,令人震憾之際也感觸良深。

我不是教徒,也不為傳教,聽完這些人間的悲歌,看盡人生不同的旋律,只是感覺:與其說,這些被肯定過的人,或是幸福的人是經過上帝親吻過的幸運者,倒不如說,其實上帝吻過每一個幸與不幸的人,天使也曾經來過人間,端看人們如何把握;如何在艱苦中激發積極向上的人格,在不幸里上演奮發進取的人生,用僅有的"天生我才"變得有用於世。

Thursday, May 01, 2008

导论

本论文以牌匾作为文化研究个案,探讨牌匾在马来西亚的流传与发展,列入研究内容的都是分布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境内的牌匾,本文着重於建筑物大门上方或屋内的木制雕刻牌匾,其次则是一些嵌在墙上的牌匾。

从十七世纪开始,华裔移民大举进入马来西亚谋生、落地生根,将牌匾带到我国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它是一种身份的提示,我国华裔极为重视牌匾的维护。从1991年柔佛古庙山门被拆,引起华社普遍反抗情绪与示威行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牌匾是华人老祖宗飘洋过海南下所带来的文化遗产,常见於会馆、宗祠、墓碑、庙宇、公所,对於研究早期马新华人历史、文化与社会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铭刻资料,藉由这些铭刻资料,我们可以推崇出当时移民社会的概况。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曾於1985年出版一本名为《马来西亚华文铭刻萃编》,共分3卷,在我国铭刻资料的收集方面可说相当全面,但是牌匾方面的资料还不算完整,它仅是对全马牌匾进行一个大略的收集,在资料方面也不着重在牌匾,还包括其他铭刻文物,如铜钟、石刻、碑文等等。同时这套铭刻萃编也仅止於资料的收集,而没有针对所收集的内容,进一步展开分析与研究。

本文尝试从牌匾分析华人移民的社会结构、心理状态、早期华人社会领袖及特点,并探讨华人移民的思想意函。第一章探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牌匾,它的渊源和在我国的发展,文中也介绍我国最早并具代表性的牌匾。本章所要讨论的牌匾按组织性质分类,包括寺庙牌、地缘组织、血缘组织、业缘组织和学校的牌匾。

第二章则是讨论牌匾的型制,谈及牌匾的正文、上下款、匾额语的分析;第三章则在於分析牌匾功能,从古匾看马六甲青云亭与新加坡历史渊源,以及柔佛古庙古匾看帮派特色与日据生活点滴,说明牌匾的史考功能;第二节牌匾的社会功能方面,提出其交际功能、族群互动功能以及激励与净化人心;第三节从文化意义与匾额语的文化内涵看牌匾的文化功能,第四节则是探讨牌匾书法与匾额语之美。最後,从现代建筑物发展趋势与时代的变迁,尝试提出一些建议给推动牌匾文化工作者作为参考。

牌匾制作在我国是夕阳文化工业,目前极少有家庭或商号挂有牌匾,马来亚三州府之称的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是华裔最早落脚开埠的地区,本文将着重这三个地区的讨论,并会提及与新加坡仅一衣带水的柔州牌匾作为辅助。

目前全马只有一支寻匾工作队,经过半年的努力,寻得200多面具有历史及艺术价值的各式牌匾。在研究的过程中,国外有关牌匾的专书难寻,国内则有少部份有关古跡方面的书籍偶会提及牌匾,报道则十分零星且贫乏,所幸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期刊网寻获许多来自中国的单篇论文,给予此论文许多帮助。

但願朝野繫情於民

國會議員宣誓,正式走馬上任,過去一黨獨大的國會,今天已換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在野黨人馬;人民空前的選擇,換來國會新局,他們引頸期盼的是,一切有所轉變,而他們最終所嚮往的,無非是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國民要達到美好生活的目標,當然,有賴一個負責任、有魄力的政府。

國會的就職大會是欣喜的,是熱鬧而莊嚴的,無論在朝在野,有者彼此祝福、有者緊張到忘了舉手,有的則先保持低調;然而,在熱情與抱負點綴的議事殿堂中,希望議員們認真背起人民的委托去建構人民的殿堂。

期望新國會帶領我們,向貨不對半的公共建設說再見,向荒唐的國會鬧劇說再見,向不可思議的歧視女性論調說再見,向傲慢不已的議事態度說再見,向操弄族群說不,向貪污、向腐敗和官僚說不。

也期待新國會帶給百姓,公平的教育機會、清廉的政府、良好的治安、提升國力,發展經濟實力,追求國家長遠的福祉;以實際的行動、睿智的決策、謙虛的聆聽,帶領人民走向光明,遠離民不聊生的危機,以及士氣低落的氣氛,讓無數小市民的哀歌,能被居高位者聽得到。

國會新風貌,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國會,一切就緒,國家的問題繼續在協商與辯論中,追尋一條平和的道路。在議員們萬般就職的心情底下,希望他們莫忘把一件事放在心里,那就是:照顧百姓這擔子,就落在你們的肩上。

國會議員,無論朝野,不管黨派,但願都能盡力發揮問政火力,消除權力的傲慢,摒棄社群的偏見,一掃國會曾經發生的笑柄,一起共創新局面,為馬來西亞的土地灑下甘霖,真正為百姓帶來心靈的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