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萍一隻筆,胜扺十萬軍;

邵飄萍死後80年的今天,總會有許多“邵飄萍”陸續出現,

“飄萍之筆”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依然喋喋不休


Sunday, July 20, 2008

抉擇

偶爾飄來一陣雨,點點灑落了滿地,也許雨一停,我就能再見到你,也許雨會一直下不停。

人生,很多時候必須要抉擇,而且更多時候,是被逼要抉擇;就像上述那首歌傳達的意境:一個抉擇,可能會有好的結果,但也極可能只是一場空,後果可能更好,也可能更糟,而往往它或可改寫你生命的軌跡。

二戰時,被捉到德國法西斯集中營的猶太媽媽,決定出賣肉體換取一對兒女的平安;但是,她出賣節操之後卻被告知,只能在兒女中選擇其中一人活下來。

就在親生骨肉邁進毒氣室的一霎,她堅定的喝道:"留下兒子。"她,犧牲了女兒,留下了兒子。不過,最後她瘋了。

無論你選擇"打死不走",或是"死打不走",不管你選擇"混吃到死",還是決心要"奮鬥到死",甚至,放棄一切,癱在那里什麼都不幹,眼巴巴的看著機會流失,最終,你還是逃不過要去面對抉擇後的宿命。

在一片雪地里,豺群餓了幾天,就在面臨互相吞食的危機時,它們獲得了轉危為安的機會,但是這個機會必須有一隻老弱的苦豺去做誘餌,而誘餌的結局只有犧牲。在豺群的民意之下,大家選出了苦豺,然而,這苦豺是豺王的母親。

眼看豺娘要去送死,豺王始終不肯。況且,豺王之所以擁有今時今日的地位,也是豺娘的功勞,更何況,豺娘曾經為了救豺王而受重傷,以致提前衰老。

於是,豺王面臨了忠孝兩難的抉擇,要救豺群,還是要救豺娘?是為了豺群全體的利益,還是保護曾經對自己舍生忘死的豺娘?這個故事發人深省,但是它是假的;它出自沈石溪的小說《暮色》,《暮色》帶給我一片滄茫,因為它道出了動物世界的無奈,故事雖假,可以喻大,因為它更道出了人類乃至政客競爭的真髓。

結局是,豺王兩難之下,決定代替豺娘做誘餌,而豺娘最終挺身而出,全面犧牲,甘願成為誘餌,求仁得人,義蓋雲天。

這種無奈,豈不是人間的代價和物競天擇的証明?它更是各個政黨的常態、生存過程與法則;政客們,要留,要打,要退,要守,要陪打,或是做炮灰,有選擇的人總歸要比沒得選擇的人幸運,但更重要的是,抉擇之後,否能給社會引爆巨大的能量。

No comments: